乙二醇溶液腐蝕金屬的過程
乙二醇溶液具有分子內氫鍵及分子間氫鍵,存在較活潑的氫,所以容易腐蝕金屬。請參考乙二醇空白實驗。
另外乙二醇溶液在使用中,活潑氫及羥基容易與溶解氧反應生成有機酸,大致流程是:
先被氧化成乙醇酸-->被氧化成草酸,即乙二酸(草酸)-->乙二酸會對設備造成嚴重腐蝕而使之滲漏。
乙二醇溶液酸化后的有機酸,首先溶解掉管道中鐵,能氧化單質鐵,生成二價鐵,二價鐵具有強還原性,與溶解氧接觸后,生成三價鐵,三價鐵處于酸性環境中為離子狀態,具有氧化活性。
鋼鐵和水接觸在熱力學上是不穩定的。鐵和無氧純水的反應其自由能是降低的,反應要放出氫。同時,乙二醇在使用過程中與空氣接觸容易產生氣泡,氣泡在潰滅過程中產生的微射流或沖擊波對設備產生損傷--穴蝕(又稱氣蝕、空蝕)。穴蝕現象開始是變色,表面局部呈灰白色,而后逐步變粗糙,繼而呈現出麻點和針孔,并逐步向深處發展,最后產生散落或形成局部聚集的蜂窩狀孔群,嚴重的針孔可穿透設備。加上鋼鐵表面不均勻,它在水中要形成無數微小的腐蝕電池至此形成一個惡性的氧化腐蝕循環。設備在這樣的乙二醇溶液中逐漸會被腐蝕穿孔,滲漏。如果不及時解決更換乙二醇溶液,會造成大量更換設備,管路。會大大增加投入成本。